從小店開張到站穩腳跟,今年是阿卜敦喀依麥·姆塔力普在南昌創業的第三個年頭。他指著招牌驕傲地說:“現在火紅的生意,離不開各族兄弟的支持和幫助。以后希望大家一起奮斗,過上更好的日子。”
阿卜敦喀依麥·姆塔力普的故事是少數民族在南昌扎根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南昌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在全市實施民族團結“洪石榴”項目,一朵璀璨的民族團結之花正絢麗綻放。
創業有底氣:鋪就各族群眾創業沃土
夜幕降臨,“遇見洪都·洪石榴”民族團結示范街區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新疆燒烤”“蘭州拉面”“陜鄉面館”“麗麗水煮”“等獨具特色與地方風味餐館前排起了長龍,中華民族各類美食在此匯聚。2022年,在保留工業文脈的基礎上,南昌將洪都夜巷升級改造為集美食、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城市地標性商業IP民族團結示范街區。這里已是南昌最“跑火”的網紅打卡點之一,客流量達到3000人/天,節假日可增至6000人/天。
民族團結示范街區強大的引流能力,給阿卜敦喀依麥·姆塔力普的創業決心增添了堅實的底氣。如今,他的燒烤店生意紅紅火火,生活美滋滋。“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對這里的環境不熟悉,語言溝通方面存在困難,對政府幫扶政策也不了解。后來,是政府和社區干部主動找到我,在他們的幫助下,這些困難都逐一解決了。”“這里的人都很好,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這離不開大家的關心和幫助。”阿卜敦喀依麥·姆塔力普表示,未來希望讓更多人嘗到自己家鄉的美食,通過美食的渠道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
生活有溫度:溫暖便利送到群眾心坎上
創業有幫扶引導,生活有溫暖關懷。同樣是經營燒烤生意的如孜麥麥提,曾在南昌市京山街道象湖園社區租住,提到當地的社區干部,他立即豎起了大拇指。“我們一家在象湖園生活期間,社區幫助我們解決了生病就醫、小孩上學等大難題,周邊鄰居擔心我們語言不通,主動幫助我們繳納水、電、燃氣費,有時還幫我們照看小孩,讓我們有了家的感覺。”如孜麥麥提表示,自己和妻子早已視南昌為自己的“第二家鄉”,平時他和家人們還經常參與社區傳統節日的活動,與大家一起包粽子、剪紙花共度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在洪都街道洪西社區,有一個“洪石榴”之家。“小區有畬族、回族、漢族等各民族居民,‘洪石榴’之家開辟了民族圖書角,每天都有居民來看書、閱報、交流。”社區負責人王素倩說,“洪石榴”之家為各民族居民提供面對面、零距離的服務,聽取各民族群眾反映情況,隨時提供各類便民服務,使各民族群眾“說得上話、辦得了事”,切實把民族團結工作做得有形、有感、有效。
據介紹,像洪都街道洪西社區這樣的“洪石榴”之家,在南昌共有25個。它們作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重要抓手,為全市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不斷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教育有溫度:“一家親”扎根青少年心田
今年的元宵佳節,廣州路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伴隨著節奏激昂的鑼鼓聲,數條百米長非遺城南龍燈“大金龍”歡騰起舞,舞出了元宵佳節的喜慶,也舞出了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
舞龍隊伍中,有一支洋面孔舞龍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由11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國際生組成的國際學生舞龍隊,那熟練的架勢不輸行家里手。“洪石榴”項目實施后,南昌城南龍燈作為知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洪石榴”孵化基地,承擔了面向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群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教育、實踐重任,長期為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提供研學、制作和共建交流服務。在這里探尋非遺文化的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群體絡繹不絕,他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城南龍燈”的歷史淵源、現代傳承和文化底蘊,并跟隨著音樂的節奏,現場體驗舞龍燈等活動。
“大家在近距離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推動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推動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城南龍燈“洪石榴”孵化基地負責人史克濱說。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